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保险业蓬勃发展,相应地也出现了大量的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然而,由于保险法及其司法解释中的许多法律规定较为概括,操作性不强,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时面临许多问题和难点。
目前,在与保险有关的人身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审判实践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机动车主作为侵权人向保险人投保第三者责任险,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侵权人为了获得赔偿起诉要求追加保险人参与诉讼,从而直接判决保险人向被侵权人进行赔偿。然而,追加保险人作为被告或第三人来直接承担侵权人的赔偿责任存在法律冲突。侵权损害的法律关系与保险合同的法律关系是不同的,它们的构成要件、适用的法律和认定责任的方式都不同。保险人向侵权人给付保险金是依据保险合同约定和保险法的规定,而不是按过错责任来确定。若追加保险人为被告或第三人,保险人要求在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一并审理和解决保险合同纠纷,这就偏离了追加保险人的本意,不审理又与追加保险人为当事人在法律适用上采取双重标准而相冲突,但是同意审理又脱离了本诉,且审理起来对于财产损害赔偿的,保险人又享有追偿权,要求向同为当事人的侵权人直接追偿,就应该予以支持。根据新修订的《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第2款的规定,只要被保险人对第三者应负的赔偿责任确定,第三者就有权要求保险公司直接向其支付保险金。这将使得所有的侵权案件和责任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均可合并审理,也将对民事诉讼法提出巨大挑战。
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格式条款中,第三者范围通常不包括被保险人本人和家庭成员。换句话说,如果机动车发生事故导致被保险人本人或其家庭成员受伤或死亡,保险人不会支付保险金,而只会向其他受伤或死亡的第三者支付赔偿。这种设计违反了社会公平和公正原则。实际上,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中的第三者普遍被理解为指的是机动车上的人以外的所有路人,而除本人和家庭成员以外的第三者是指签订合同双方当事人本人以外的其他人。然而,现行的保险合同格式条款在逻辑上混淆了这两种概念。现行的《保险法》对此未作明确规定,导致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诉讼中出现不公平的判决结果,使法院陷入两难境地。
现行的《保险法》规定,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如实告知。告知是由保险人以询问的方式进行,保险人没有询问的,被保险人无需告知。投保人可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关键在于保险人是否要求、是否得到所需的资料,并且对方式是否给予重视。然而,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保险人要求投保人以口头形式履行告知义务,事后却以投保人未如实告知为由主张保险合同无效,并以此拒绝赔偿。而投保人被要求对告知义务负举证责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刚性规定要求投保人严格以书面形式履行告知义务,以保护双方的利益,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现行的《保险法》还规定,保险合同中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然而,如何认定保险人是否已经尽到了“明确说明”的义务是一个难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答复,保险人对免责条款的明确说明应包括对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方面的解释,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在保险合同纠纷中,因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而败诉的情况较多。保险人如何证明已经尽到了说明义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些保险合同采取在合同上单独印刷说明,并由投保人签字的方式,但仅凭此种形式不能说明保险人已尽说明义务。条款本身的说明也不能说明保险公司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