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见证人是否适用回避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5-1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诉讼中是有回避制度的,刑事案件的审判人员有回避情形的,应该主动申请回避,不主动回避的,案件当事人可以申请回避,那么刑事见证人适不适用回避?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刑事案件中的回避制度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刑事案件中的回避制度适用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如果见证人是证人的,不适用回避制度。
适用回避制度的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情形包括:
-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
- 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
-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
根据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回避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相关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
回避的程序
- 回避的提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4条的规定,开庭时,审判长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根据第191条的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发现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违反回避制度的,应当裁定撤消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 回避的审查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的回避,应当由法院院长审查和决定。
- 回避的效力:根据《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8条的规定,如果对回避决定不服,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如果没有当庭申请复议,回避决定即发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