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14
执行和解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然而,要使执行和解具备法律效力,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和解协议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如果和解协议是在外力的影响下达成的,将会损害权利人的利益,并可能导致当事人再次提起诉讼,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必须是自愿的。
其次,和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和解协议不能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如果和解协议违反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将不予承认。
第三,当事人必须具有诉讼行为能力。如果当事人没有诉讼行为能力,他们必须委托代理人进行和解,并且代理人必须有被代理人的特别授权。授权委托书必须明确委托进行和解的事项和权限。
最后,如果案件涉及共同诉讼,其中一方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该协议只有在其他共同诉讼人全体承认后才对全体产生效力。如果选定代表人进行和解,必须经过当事人的同意。
根据法律规定,执行和解是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的,因此执行和解的程序应该是双方协商后签订和解协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第一条规定,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依法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主体、履行标的、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内容。一般情况下,和解协议采用书面形式。
根据第二条规定,和解协议达成后,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