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7-08
离婚案件的管辖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原告应向被告住所地(或称户籍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然而,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常常出现“人户分离”的情况,如果所有相关诉讼都由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将给当事人及法院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法律对离婚案件的管辖做出了特殊规定,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情形:
如果被告单方离开户籍所在地超过一年,则原告应向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夫妻双方离开户籍所在地均超过一年,并且被告在外地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即所谓的“经常居住地”),则原告应向外地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夫妻双方离开户籍所在地均超过一年,而被告没有“经常居住地”,则原告应向原告居住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后,如果存在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情况,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然而,如果当事人在协议离婚时已经明确表示放弃该项请求,或者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一年后提出该请求,则不予支持。
在夫妻结婚前,如果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而在夫妻结婚后,如果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下财产属于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根据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律法规,解除婚姻关系必须履行相关的法定手续。离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不像有关分居多长时间就可以自动离婚的说法,公民只能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解除婚姻关系:
夫妻双方均同意离婚,并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核准后颁发离婚证。
夫妻一方愿意离婚,另一方不愿离婚;或者双方均愿意离婚,但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夫或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判决或调解解除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