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收集证据如何才是有效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法律知识

劳动纠纷收集证据如何才是有效的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0-22

 
172413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产生的劳动争议是非常多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出现劳动争议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较多的途径解决,而劳动者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那么劳动纠纷收集证据如何才是有效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劳动纠纷收集证据的有效方法

证明劳动关系的凭据

在劳动争议的仲裁或诉讼中,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劳动者需要向行政机关提供能够证明事实的证据,即所谓的“举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因此,证据主要由提出权利主张的劳动者提供,如果举证不足,则可能导致败诉。

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需要证明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无论是追讨拖欠的工资还是遭到非法解雇。劳动合同并非唯一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凭证,只要具备以下几种证据,同样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诉:

  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 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以上证据在客观上都可以单独成立,但为了增加证据的说服力,建议提供更多相关证据,相互印证。例如,如果你拥有其他证据中的一项“孤证”,再加上同事的证言,将会更加有力。

证明损害事实的存在

损害事实的存在证据是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证据,例如扣发工资、拖欠工资、加班未补偿、未缴纳保险费等。要证明这些损害事实的存在,可以考虑提交以下相关证据:

举证责任倒置

在劳动争议的诉讼中,举证责任通常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提出诉讼请求的一方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否则法律不支持其主张。然而,由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劳动者往往难以获得充分的证据。因此,在实践中,虽然是劳动者提出诉讼请求,但劳动者并不负有举证责任。相反,用人单位为了避免败诉,必须提供相反的证据来证明劳动者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这就是所谓的“举证责任倒置”。

延伸阅读
  1. 医疗纠纷怎么调解
  2. 借款协议诉讼胜诉的可能性
  3. 遇到产权纠纷怎么解决最有效
  4. 离婚时财产保全怎么做分割
  5. 离婚有财产保全这一说吗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 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赔偿双倍工资?
  3.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
  4. 人事争议处理原则
  5. 无证驾驶发生事故,是否算工伤?
  6. 劳动争议调解后一方不执行怎么办
  7. 实习生个人劳动争议案件请律师要多少钱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