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4-04
2016年2月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该公告旨在保护和引导私募基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根据公告规定,自2016年2月5日起,全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相关机构、从业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第一,自2016年2月5日起,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新登记的私募基金企业要想拥有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其法定代表人和2名高管必须拥有基金从业资格,并在6个月内发行一只私募基金产品。此外,私募基金公司还需要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法律意见书和审计报告。
第二,2016年2月5日前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功登记的私募基金企业要想保留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其法定代表人和2名高管必须拥有基金从业资格,并按期发行一只私募基金产品。同样,私募基金公司还需要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法律意见书和审计报告。
第三,新规执行后,符合规定的私募公司的从业人员必须按期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年度学习和能力测试,同时按季度和年度向协会报告企业财务信息和审计报告。否则,将被列入全国及地方企业信用信息网的异常名单,并可能被吊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根据上述规定,可以得出结论:全民私募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
目前,设立一家合规的私募基金公司的流程和成本如下:
1、注册公司的基本注册费用:0.5万元。
2、制作法律意见书的律师费用:6万元。
3、租赁办公室的费用:房租+物业费60万元,面积200平米,按8元/平/天计算。
4、员工工资即人力成本:70万元,包括两名高管、一名行政和一名会计。
5、公司运营费用:15万元。
6、年度财务审计的审计费用:0.5万元。
综上所述,以上合计费用总计为152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此统计中的运营费用是按一线城市中等物价水平计算的,实际支出可能更高。
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以下法律风险:
(1) 违法募集资金:私募基金不允许进行公开宣传或承诺保底收益。然而,一些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了吸引资金,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承诺保底收益来诱使投资者购买基金份额。这种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证券法》、《信托法》等法律的明文禁止。私募基金管理人明知这种保底条款的违法性,却仍以此来吸引投资者,具有欺诈性质。
(2) 内幕交易:私募基金的内幕交易行为包括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内幕交易和与特殊投资者之间的内幕交易。上市公司委托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理财,私募基金又将资金投资于该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关系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向管理人透露内幕信息,从而使管理人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获取利润或避免损失。另外,私募基金管理人将基金的内幕信息提前透露给某些大客户,这些客户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判断是否继续投资,从而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3) 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主要包括基金与基金管理公司控股股东之间的交易,以及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各基金之间的交易。关联交易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不仅将基金的利润转移给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或将一支基金的利润转移给另一支基金,还会扭曲基金净值信号和盈利信号,给投资者的决策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