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31
合同变更中的法定变更和约定变更有着明显的区别。约定变更是指合同双方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变更,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双方在合同签订后,就商品数量进行增减的情况。而法定变更则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进行的变更。例如,《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无法达成变更协议时,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合同变更并非消除原合同,设立新合同,而是在原合同继续有效的基础上对合同的某些权利义务进行修改。学说认为,变更后的合同与原合同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这意味着合同变更只能涉及合同内容的改变,而不能涉及合同主体的变化。如果涉及合同主体的变化,变更后的合同将失去同一性,相当于合同的转让,变更前后的合同在本质上将成为两个不同的合同。
合同变更必须是非要素变更,这是合同变更与合同更改的区别所在。在我国民法中,没有合同更改的概念。合同更改指的是消除旧的债权债务,设立新的债权债务。换言之,合同更改是通过一个新合同取代旧合同。
要区分合同变更与合同更改的关键在于明确变更内容是否涉及合同的要素。根据民法理论,可以将合同变更分为债的要素变更和非要素变更。如果涉及要素变更,即涉及到合同中重要部分的变更,合同关系将失去同一性,原合同将被消除,旧合同所附着的利益和瑕疵也将消失,而变更后的合同将成为新合同,即合同更改。如果涉及非要素变更,即涉及到合同中非重要部分的变更,原合同将保持同一性,合同债权所附着的利益和瑕疵原则上将继续存在,这就是合同变更,也就是本文所指的含义。
要判断重要部分是否失去同一性,应当考虑当事人的意愿和一般交易观念。如果根据合同当事人的意愿和交易观念认为变更使合同关系失去同一性,那么就属于债的要素变更。例如,合同标的的改变、履行数量的巨大变化、价款的重大变化、合同性质的变化等。相反,如果变更不使合同关系失去同一性,例如标的物数量的少量增减、履行地点的改变、履行期限的顺延等,那么就属于非要素变更。因此,我国合同法中的合同变更指的是非要素的变更,即仅仅是合同的非重要部分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