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隐藏小字算是欺骗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合同中隐藏小字算是欺骗吗

点击数:50 更新时间:2024-07-13

 
166851
在现实生活中签订合同的时候,当事人应该注意阅读合同的内容,防止上当受骗,而合同欺诈的行为是非常多的,欺诈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那么合同中隐藏小字算不算是欺骗?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实质意义上的帮助您。

合同中隐藏小字是否构成欺诈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故意在合同中隐藏很小的字,以欺诈的手段对另一方当事人进行欺骗,以获取非法利益,这属于合同欺骗的行为。受害人可以向法院主张合同无效。

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可撤销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以下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1.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合同欺诈的常见手段

以下是合同欺诈常见的手段:

1.伪造合同

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可以是伪造合同,直接套取他人财物;也可以是先伪造一份合同,并用此合同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骗取财物。

2.货物引诱

欺诈方利用一些单位或个人急需某种紧缺或畅销商品的心理,谎称能提供诸如钢材、汽车、铝锭、彩电之类的紧俏商品,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骗取对方的定金或预付款。这种打法使欺诈方伪装成供货方当事人实施。

3.盗用、假冒名义

盗用、假冒名义可以是假冒知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理人、业务负责人,利用伪造的证明文件与对方签订合同;盗用他人盖好合同专用章的合同纸、介绍信、合同占用章,冒充该公司与他人订立合同;用他人已经作废或者遗失的合同纸、介绍信、合同专用章,冒充该公司的业务人员与他人订立合同;擅自刻制他人印章,冒充他人,打着别人的招牌与人签订合同。

4.虚构主体

欺诈方伪造营业执照,虚构企业名称、资金、经营范围等,采用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未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单位与他人订立合同,骗取他人财物。

延伸阅读
  1. 签订不平等合同后的处理方法
  2. 同村村民房屋买卖是否有效
  3. 贸易合同中的终止条款
  4. 征地拆迁合同能撤销吗
  5. 如何正确确定合同欺诈行为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2.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3.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4.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的欺诈行为成立标准
  5.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6.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