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8 更新时间:2023-10-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船舶出租后发生事故的赔偿责任可以由购买保险的保险公司承担,如果没有购买保险,则由事故的责任人负责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海事赔偿请求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在船上发生的或者与船舶营运、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的灭失、损坏,包括对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施造成的损害,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应损失的赔偿请求;
2. 海上货物运输因迟延交付或者旅客及其行李运输因迟延到达造成损失的赔偿请求;
3. 与船舶营运或者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侵犯非合同权利的行为造成其他损失的赔偿请求;
4. 责任人以外的其他人,为避免或者减少责任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限制赔偿责任的损失而采取措施的赔偿请求,以及因此项措施造成进一步损失的赔偿请求。
根据以上规定,无论赔偿责任的基础如何不同,责任人均可以依照法律规定限制赔偿责任。
海事纠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解决:
当事人可以通过友好磋商自主解决海事纠纷。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标的较小、争议不大的海事纠纷,具有经济、高效等特点。当事人在发生海事纠纷后通常会首先采取协商途径寻求解决方案,双方在自愿基础上协商一致后,常通过和解协议加以确认。
调解是指在中立的第三方主持下解决当事人纠纷的方法。调解相对于和解引入了中立的调解人,便于保证公正,又保留了当事人较大的意识自治空间和灵活、经济的特点,一直是我国解决民事纠纷的传统方式。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海上交通事故引起的民事纠纷可以由主管机关调解处理,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先行调解,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当事人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将海事纠纷提交约定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制度,称为海事仲裁。
海事诉讼是指当事人通过起诉的方式将海事纠纷提交海事法院运用审判权解决的制度。针对海事纠纷的特殊性,各国一般专设海事法院处理此类纠纷。我国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设立了广州、上海、青岛、天津、大连、武汉、海口、厦门、宁波等九个海事法院。
前述四种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各有其特点与作用,在实践中互相配合,共同服务于妥善解决争议这一目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案情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解决,但不同途径的性质、效力有所差异,需加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