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10-15
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依赖于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东南亚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等贸易伙伴。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然而,由于中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
如果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这将使中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对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将使中国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此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使用乃至报废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测。
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中国出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手续及其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装演、出口检验和广告等也将作大幅度的调整。这样,中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增加,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增加,进而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中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像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一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
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中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由于中国环境保护标准低而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在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绿色贸易壁垒并日益提高其环境标准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中国,洋垃圾进口事件的屡屡发生便是很好的例证。
同时,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大量外资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建设资金的不足。然而,在外商投资建设项目中,中国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评估,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
一些外商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中国境内生产,这在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一方面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对中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