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4-30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建筑工程款纠纷的诉讼时效应适用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从权利被侵犯时开始。具体来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当然,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按照其规定执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不过,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
在中国,工程结算采用了多种方式,以下是主要的几种方式:
按月结算的方式是指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根据旬末或月中预支的方式进行支付,月底进行结算,竣工后进行最终清算。如果工程跨年度竣工,需要在年底进行工程盘点,并进行年度结算。
如果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建设期在12个月以内,或者工程承包价值在100万元以下,可以采用竣工后一次结算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工程价款每月进行月中预支,竣工后进行一次性结算。
分段结算是指将无法在同一年内竣工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根据工程的形象进度,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结算。
目标结算方式是在工程合同中,将承包工程的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控制界面,以业主验收控制界面作为支付工程款的前提条件。简而言之,就是将合同中的工程内容分解成不同的验收单元,当施工单位完成单元工程内容并经过业主验收后,业主支付构成单元工程内容的工程价款。
在目标结算方式下,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完成界面内的工程内容,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实施能力,加快施工进度,以尽早获得工程价款。
双方可以约定其他的结算方式。例如,在一些预收备料款的工程项目中,承包合同或协议中应明确发包单位在开工前拨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备料款的预付数额、预付时间,开工后扣还备料款的起扣点、逐次扣还的比例,以及办理的手续和方法。
根据中国的相关规定,备料款的预付时间应不迟于约定的开工日期前7天。如果发包方未按约定预付款项,承包方可在约定预付时间7天后发出通知要求预付。如果发包方收到通知后仍不能按要求预付,承包方有权在发出通知后7天停止施工。此时,发包方应从约定应付之日起向承包方支付应付款的贷款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最新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该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与之前相同,即从权利受损害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害之日起计算。然而,如果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