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9-30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股东在自己的公司上班的,应按公司的规章制度发放工资,发放多少工资由当事人与公司协商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条,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一十六条,公司应当定期向股东披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从公司获得报酬的情况。
根据《公司法》第33条规定:“公司应将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因此,发生股权转让时,原股东与股东受让人都应该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是股权转让合同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
然而,工商变更登记只是宣示性登记,只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而审查股东资格,不应以工商登记为准,而应审查股东资格的实质性条件,如是否出资、是否有成为股东的意思、是否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是否享有股东权利和承担股东义务等。
一般来说,只要股权受让人已经实际出资购买了股权,甚至已经参与股东会、成为董事或监事,参与经营管理、利润分配等,就应该认定其具有股东资格。
此外,如果股东名册已经进行变更,也是认定股权受让人具有股东资格的重要佐证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股权受让人没有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存在诸多风险,如原股东“一股二卖”、无法办理股权质押、甚至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