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1-16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根据中国《公司法》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与中国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合营企业。合营企业由两个以上不同国籍的投资者共同投资设立,共同经营,共同承担风险,共享盈利和亏损。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也被称为股权式合营企业。它是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与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合营企业的特点是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照各自的出资比例共同承担风险和盈亏。各方的出资金额按照一定比例折算,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具有以下特征:
为了顺利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制定本条例。
依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中国的法人,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合营企业应当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根据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允许、限制或者禁止设立合营企业的行业。
申请设立合营企业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批准:
在中国法律、法规和合营企业协议、合同、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合营企业有权自主地进行经营管理。各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营企业,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审查批准。批准后,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给批准证书。符合一定条件的合营企业设立申请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并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备案。
申请设立合营企业,中外合营者共同向审批机构报送以下文件:
审批机构自接到申请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申请者收到批准证书后,应当在1个月内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登记手续。合营企业的营业执照签发日期即为该企业的成立日期。
合营企业的合同和章程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合营企业的合同和章程经审批机构批准后生效,并在修改时同样适用。审批机构和登记管理机构对合营企业的合同和章程的执行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立项、洽谈、签约、审批、登记、注册。合资企业的立项申请由中方提出,然后双方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签约。审批机关在收到申请文件后,应在三个月内决定是否批准。批准后,合营企业应在一个月内凭批准证书向企业所在地的省级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执照签发日即为企业成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