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7-03
留置权作为一种担保形式,其主体、客体及其权利义务需要通过适用才能发挥作用。那么留置权的适用范围如何确定呢?
根据《民法通则》第89条第(四)项规定:“按照合同约定一方占有对方的财产,对方不按照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的,占有人有权留置该财产,依照法律的规定以留置财产折价或者以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根据这一规定,留置权只有在法律对其有直接规定时才能适用,如果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留置权这一担保形式,则不能适用。
然而,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目前我国的法律和法规中,只有少数几个规范如《加工承揽合同条例》规定了留置权,而大量本可以适用留置权的法规,如《仓储保管合同实施细则》、《国内货物运输规则》、《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等,并未对留置权做出具体规定。如果以法定作为留置权适用的必要条件,那么留置权的适用范围将大大缩小,与我国复杂多样的经济生活不相符。
因此,笔者认为除了法定留置权外,约定留置权也应该被承认。也就是说,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只要满足留置权成立的一般要件(债权人实际占有留置物;债务人未履行因留置物所生债务的一定期限),债权人就可以行使留置权。这样,留置权在我国民事活动中的适用范围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根据加工承揽合同,承揽人应使用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为定作人进行加工、定作、修理、修缮或其他工作;定作方应接受承揽人制作的物品或完成的工作,并支付报酬。如果定作方超过六个月不领取定作物并支付报酬,承揽方有权将定作物折价或变卖,优先偿还报酬和保管费用后,剩余部分归还定作方。当然,如果留置定作物的方式无法弥补承揽人的损失,也可以追索定作人的违约金和赔偿金。
根据建筑安装承包合同,建筑安装单位应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与建设单位约定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按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文件资料和其他工作条件,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并支付报酬。如果建筑安装单位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后,建设单位超过一定期限不支付报酬,建筑安装单位可以对建设项目实行留置,行使留置权。当然,由于建筑安装承包合同具有极强的计划性,行使留置权时需要注意不与国家计划相冲突,否则将无法行使留置权。
根据保管合同,保管人为存货人保管财产,合同终止时,存货人应按合同规定支付报酬。如果存货人拒绝支付报酬达一定期限,保管人可以行使留置权,将保管物折价或变卖以清偿保管费。
根据货物运输合同,承运人应将托运的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并交给收货人,托运人应支付规定的运输费用。如果承运人将托运的货物运到指定地点后,托运人在一定期限内始终不支付运输费用,承运人可以留置货物,折价或变卖以求偿。
根据租赁合同,出租人将租赁物交给承租人使用,并收取报酬,在使用完毕后返还原物。如果承租人未按时支付租赁费用,出租人可以解除租赁合同并留置承租人的相应财产。
根据委托合同和信托合同,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自己的名义办理委托事务,委托人应补偿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务所支出的费用,并支付一定报酬。如果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务后,委托人超过一定期限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可以留置委托人的物品或有价证券以求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