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6-28
根据我国《物权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应收账款质押需要当事人订立书面合同,并在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因此,应收账款质押的生效要件是在法定机构办理登记,如果没有进行登记,即使当事人签署了应收账款质押的书面合同,也无法产生质押担保的法律效力,也无法对抗第三人。
质押应收账款必须在法律诉讼时效之内的债权范围内,超过时效的应收账款质押将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农信社质押合同中的登记期限最长为5年,超过期限将导致登记失效。而且,如果质权人办理登记时填写的出质人法定注册名称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发生变更,质权人必须在变更之日起4个月内办理变更登记,如果未办理变更登记,质押登记将失效。这两种情形的登记失效规定使得日常贷后管理变得非常困难,可能会因为查询不及时或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登记失效的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质权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了防范风险,首先要选择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多为资金雄厚的企业,确保应收账款的可靠性。要了解债务人的详细情况,准确评估其信用程度,对信用等级高、按期收回贷款可能性大的债务人,可以发放贷款金额为应收账款的50%。对信用等级较差的债务人,可以选择不发放贷款或者减少贷款金额。其次,要严格控制质押物的选择。用于质押的应收账款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例如产品已发出并经购买方验收合格,购买方资金实力较强且无不良信用记录,付款方确认应收账款金额并承诺只向指定账户付款,应收账款的到期日早于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日等。此外,在贷后跟踪检查中要及时监控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资金流转情况,将上下游客户纳入监控范围,在农信社设立应收账款质押专用账户,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回笼资金的监督管理,积极协助企业催收应收账款,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同时,协助企业每收回一笔款项,必须从指定账户中划转到还款账户内偿还贷款,不可挪作他用。一旦发现风险苗头,要及时采取措施收回贷款,确保资金不受损失。此外,还要及时将企业新产生的应收账款变更登记为质押合同中的质押物,注意分析质押登记的应收账款中的坏账损失,特别是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提高坏账损失认定标准,及时增加其他质押物或变更其他担保方式,以防御由坏账损失引起的质押风险。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质押的生效要件是在法定机构办理登记,否则将无法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