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4-08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7条规定,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权人或未告知受让人的情况下,如果抵押物已经登记,抵押权人仍有权行使抵押权。同时,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可以代替债务人清偿全部债务,从而消灭抵押权,清偿债务后受让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因此,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权人或未告知受让人的法律后果并非是确认转让行为无效,而是承认其有效,并赋予抵押权人对转让的抵押物享有追及权,以保护抵押权人的债权。
目前对抵押物转让的法律限制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15条规定,抵押物由抵押人自己占有并负责保管,在抵押期间,未经债权人同意,抵押人将同一抵押物转让给他人或就抵押物价值已设置抵押部分再作抵押的行为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49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时,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抵押物已经抵押的情况。如果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未告知受让人,则转让行为无效。根据该条规定,抵押人在履行了通知并告知的义务后,转让行为即有效,无需抵押权人的同意。
根据效力追及说,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既不需要征得抵押权人的同意,也无需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抵押权人对已转让的抵押物仍具有追及力,仍可行使抵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