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8-06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连带共同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
根据上述规定,债权人有权选择其中一个具有现实履行能力的保证人要求履行保证责任。在该保证人履行了保证责任后,将产生两个追偿权。第一个追偿权是向具有本位责任的债务人行使,第二个追偿权是履行了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对于超出自己“应当承担的份额”部分,向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行使求偿权。这是因为当一个保证人履行了全部保证义务时,必然超过自己应承担的份额,从而使其他保证人免责。
根据《担保法》第十二条规定,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承担其应承担的份额。由此可见,两个追偿权是并存的,保证人可选择其一而行使。当行使一个追偿权未获得清偿时,仍可再行使另一个追偿权。
有一种观点认为,《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应当先向债务人起诉追偿。只有在债务人不能清偿的情况下,才可以向其他保证人进行追偿,按照各连带保证人内部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担。
然而,我认为这种观点存在误解。《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二十条规定的是“不能追偿”,而不是《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不能清偿”。两者之间存在区别。不能清偿是指经过诉讼后,进入执行程序中无方便执行的财产,导致无法清偿。而不能追偿的范围更广,包括保证人向主债务人主张权利,主债务人未予偿还的情况,或者主债务人下落不明,保证人无法主张权利的情况。这些都属于“不能追偿”,并不一定需要通过诉讼的方式主张权利。因此,连带责任的保证人之间并不具有先诉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