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19
最近,平谷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该案中,被告担保人平谷某公司因为事先不知道借款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有恶意串通骗取担保的行为,因此法院判决其签订的担保合同无效,从而免除了担保人的责任。
原告平谷某银行起诉称,1998年9月,平谷某服装厂与银行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240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平谷某公司为该借款合同提供了连带责任的担保。然而,借款到期后,平谷某服装厂未归还借款本息,担保人也未履行担保责任。因此,银行请求法院判令借款人归还借款本息,并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借款人辩称其资金紧张无力归还借款本息,而担保人辩称,其不知道借款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搞“以贷还贷”,属于恶意串通骗取担保,因此不应承担担保责任。
恶意串通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为了谋取不法利益而合谋实施的违法行为。恶意串通合同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 当事人双方是出于故意。
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的当事人都是故意的,他们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非法利益。需要注意的是,恶意串通成立的合同不一定都是当事人的故意,例如当事人的代理人与对方当事人或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串通危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订立合同,也可以构成恶意串通。
2. 恶意串通的目的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
当事人订立恶意串通合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表现为各种形式。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串通以压低标价;在买卖合同中,双方抬高货物价格以获取贿赂等。
在以下情况下,保证人不承担责任:
1.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或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如果债权人和企业法人都有过错,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债权人没有过错,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2. 以下情况之一发生时,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 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
(2) 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
3. 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新贷和旧贷是同一保证人提供的,保证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4. 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5. 债务人与保证人共同欺骗债权人,订立主合同和保证合同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合同。如果此举给债权人造成损失,保证人和债务人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6. 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对于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的债务,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7. 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如果保证合同有其他约定,则按照约定执行。
8.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9.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