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证合同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未经保证人同意变更主合同,保证人免责吗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20
在签订保证合同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为了债务人能够更好的还清债务最好是有保证人的存在。但是在保证合同中纠纷也常常有的,就像是如果在保证合同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未经保证人同意变更主合同,保证人免责么?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
保证人同意变更主合同的必要性和免责情况
保证人同意变更主合同的必要性
根据《担保法》第24条的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时,必须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这是因为保证人作为担保合同的一方,其责任范围和义务是基于原主合同的内容而确定的。如果没有保证人的同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变更行为将影响保证人的权益和责任,因此必须征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
保证人免责的情况
根据《担保法》第24条的规定,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主合同变更将导致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这意味着,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在保证期间内未经保证人同意变更主合同,保证人将不再承担原有的保证责任。
保证人的风险
保证责任范围内的义务
作为保证人,其主要风险是在保证合同规定的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一旦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保证人有义务替债务人向债权人偿还债务。保证责任的范围根据具体的保证方式而有所不同。
一般保证人的风险
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这意味着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不能立即要求一般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只有在主合同依法审判或仲裁后,确认债务人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的前提下,债权人才能要求一般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人的风险
连带责任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债权人可以直接向连带责任保证人追偿。这意味着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连带责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无需先追究债务人的责任。
保证合同不成立的情况
主合同未成立或未生效
保证合同的目的是确保主合同能够顺利执行。如果主合同本身因某些原因未成立或尚未生效,作为从属的保证合同将自然无效。
保证人资格不具备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身份的人不能作为保证人,即使签订保证合同也是无效的:1. 国家机关不得作为担保人。2. 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不得作为担保人。3.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未经法人授权不得作为担保人,否则担保合同无效。4.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得作为担保人。5.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提供的担保,除非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事后追认,否则担保不生效。6.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的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担保合同,若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则担保合同无效;否则,担保合同有效。
合伙欺诈情况
如果保证人、债务人和债权人中的两方合伙欺诈另一方,担保合同将无效。根据《担保法》第30条第2项的规定,如果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保证合同将无效。
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利益
无论何种类型的合同,都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利益。如果合同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利益,将被视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