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0-15
拆迁补偿协议是在征收拆迁过程中签订的一种行政合同。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时,合同在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成立。换言之,一般情况下,双方签字或盖章后,合同即生效。一旦合同生效,任何一方都不能反悔。然而,如果存在以下七种情况,可能导致拆迁补偿协议无效,被征收人可以主张协议无效,并争取重新协商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机会。
如果征收房屋或土地的主体没有合法权利,例如街道办、村委会等所谓的“征收行为”,那么签订的补偿协议就没有法律效力。
如果征收部门在未获得征地批文的情况下进行征收,或者存在少批多占的情况,被征收人的房屋或土地确实不在征地获批范围内,那么签订的补偿协议对被征收人没有法律约束力。
如果征收方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方式使被征收人在非自愿情况下签署补偿协议,被征收人可以保存录音、录像等证据,并报警争取解除人身限制。通过诉讼渠道确认合同无效或撤销。
如果代理人在未经其他继承人同意的情况下与征收方签订拆迁补偿协议,该协议是无效的。
如果签字后发现拆迁补偿标准与之前协商的不一致,被征收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被征收人在这种情况下举证较困难,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被征收人应避免签署空白协议,但如果补偿安置明显过低,仍然有权要求征收方依法履行补偿安置职责。
如果征收方以需要领导签字盖章或上级部门审批为由,擅自修改被征收人签字的补偿协议,被征收人可以请求法院认定修改的协议无效或撤销、变更协议。然而,在法院认定之前,征收方可能会利用该协议启动后续程序,如要求被征收人腾空房屋、交房进而将房屋拆除,对被征收人非常不利。因此,建议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时要求双方当场签字盖章,并妥善保留签字盖章的协议原件。
如果房屋评估机构选定违法或估价不合理,被征收房屋的市场价格低于征收决定公告之日的价格;市、县级政府没有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公示;在旧城区改造项目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法律规定,但市、县级政府没有组织听证会;市、县级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没有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时,没有经过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房屋征收部门对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组织调查登记后未向被征收人公布等等,征收程序违反法律规定也可能导致拆迁补偿协议无效。
拆迁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协议应明确拆迁补偿的方式,补偿金额以及支付期限。
协议应明确安置用房的面积、标准和地点。
协议应明确产权调换房屋的差价支付方式和期限。
协议应明确搬迁的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协议应明确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或停产停业损失费的发放标准和支付方式。
协议应明确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方式。
协议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约定其他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