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27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权流转后,流转人一般无权获得征地补偿款。征地补偿款归农村集体所有,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进行公告,公告内容包括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携带土地权属证书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进行公告,听取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于补偿标准有争议的情况,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解决;如果协调不成,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做出裁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
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的3个月内全额支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如果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安置补助费将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由其进行管理和使用;如果由其他单位进行安置,则安置补助费将支付给安置单位;如果不需要统一安置,则安置补助费将直接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在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其保险费用。
市、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置补助费使用情况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