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3-08
土地转让是指将土地使用权的一部分权能与所有权分离,作为独立的财产权进行交易。
1、申请办理转让手续时,交易双方需提交转让申请,并提供转让协议、土地使用证、宗地界址点图、建筑物产权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委托书、身份证明等相关资料。
2、承办人在接到申请后,应对资料及宗地情况进行详细审查了解。如果转让当事人未按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或者未通知权属人抵押、查封、出租等情况,或者土地权属不清、四邻有纠纷等情况,将不予办理转让手续,并在15日内通知转让当事人。如果需要改变土地用途,必须获得规划部门的意见。如果转让涉及分割建筑物,还需获得房产主管部门的意见。
3、现场勘察应与相关资料对照核实。如果需要分割转让,还需考虑土地利用率、出路及其他权利等因素,并制图确定四至和面积,必要时需经四邻签章认可。
4、进行地价评估,并提供评估报告和转让协议。如果转让价明显低于市价,建议市府优先购买;如果价格过高,可建议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
5、填写转让审批表时,要认真核对原批准文件、评估报告、规划意见等资料,并确保用途、价额、年期等内容完整、准确、字迹工整。
6、审批内容包括费用表和转让审批表。费用表需经所长签字后,经办人携带完整的转让档案和转让审批表等报中心及局领导审查批准。
7、交纳相关税费。
8、进行登记编号审批后,也可在审批前到产权科对补签出让合同及审批表编号。转让档案由产权科统一保存,按年度缴存档案室。
9、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经办人根据补签出让合同、转让审批表、付款票据等,填写变更登记审批表进行变更登记。变更登记审批表可与转让审批表同时报批。
备注:
1、如果是协助法院执行转让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据法院提供的裁定书(判决书)、协助执行通知书及其中所载明的宗地四至面积等进行转让过户手续,不需要被执行人的同意。
2、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应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经审查批准,补交出让金后方可转让;或者收回国有土地后再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党政机关、公益事业单位划拨土地转让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3、转让合同应经过公证。
4、使用复印件时,应与原件核实并注明。
5、涉及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分立、更名等情况,当事人应提供有效的证明材料。分立者应为原同一单位或家庭成员,且单位所有权性质不变;更名者应为同一使用权人。继承者须提交继承文书或公证文书等。缴纳相关费用后,继承、分立、更名可以直接填写变更登记审批表进行变更登记。夫妇共同购置的房地产,可以设定为共有财产,经申请可参照更名办理。中国地产商企业改制土地实际上是一种转让行为,通常以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原则上需要经过转让审批。
个人住宅用地转让手续与单位宗地转让手续基本相同。除出让土地外,其他个人住宅用地可以按划拨用地对待,在办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须获得宗地共有人同意转让意见。
2、个人转让应以当场签押为准。
3、个人住宅转让时未缴纳年租金者须缴纳地价总额1%的有偿使用费后按划拨土地使用权进行变更登记。
以下情况下,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进行转让:
乡、村企业可以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但如确需对外转让,需经土地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经政府批准征为国有后,方可依法出让(转让)。另外,抵押的集体土地在抵押权实现时,可以依法转让。
依法登记的城镇个人住宅使用的集体土地,经土地所有权人同意可以转让,但变更后的土地使用权性质仍为集体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