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权原则是否还实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专利法 > 专利申请法律知识

优先权原则是否还实用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4-07-06

 
146021
优先权原则还适用吗

优先权的定义和作用

优先权是一种特殊效力,根据法律特殊政策考虑而赋予某些特种债权或其他权利,以确保该项权利能够优先实现,相较于普通债权。

法律咨询:优先权原则的适用情况

如果申请人第一次提出的是发明专利申请,第二次以同样内容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那么优先权原则还适用吗?

律师解答:专利申请优先权的定义和适用

专利申请优先权是指专利申请人就其发明创造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后,在专利法规定的期限内,又就同一主题的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其后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以第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日期为申请日期。申请人依专利法规定享有的这种权利,就称之为专利申请优先权。

优先权的主要作用是使专利申请人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后,有充足的时间考虑其专利是否向国外申请专利权,如果向国外申请权利,还有充足的时间选择专利申请代理机构,办理各种必需的手续,申请人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自己申请的专利进行改进而不用担心在专利法规定的时间内被他人抢先而丧失权利。

相关法律知识:优先权的定义和区别

优先权按照传统民法理论是指在某个特殊债权关系中债权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而对债务人的财产所享有的优先于一般债权人受偿的权利。就债务人的全部财产所享有的优先权称为一般优先权。而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所享有的优先权称为特别优先权。

台湾学者认为译为“优先受偿权”较为适宜。罗马法上就已经设立了优先权,如有妻之嫁资返还优先权、受监护人优先权、丧葬费用优先权等。法、日、意等国民法都确认了优先权制度。

目前中国民法尚未建立统一的优先权制度,对特殊社会关系的保护是通过特别法中的零散规定来规范的。如《民事诉讼法》第204条、《企业破产法》第34、37条的规定。从这些规定来看,只是规定了几种权利受偿的先后次序,而没有从一项权利的角度进行界定,还没有算是完整意义上的优先权制度。《海商法》第21条是中国立法上有关优先权制度最明确、最系统的规定。应当注意的是中国民事立法并没有建立系统的优先权制度,但却有优先受偿权的概念。有学者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并无区别。但是通过分析两者的内涵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优先受偿权在中国担保法中是指担保特权人基于担保物权的优先清偿效力而享有的就担保物的价值优先受偿其债权的效力。而优先权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对特定债权优先于一般债权人受偿的权利,优先受偿权的内涵远较优先权丰富。

延伸阅读
  1. 房产抵押登记是否需要房产证复印件
  2. 股权质押有优先权吗
  3. 海事优先权诉讼的必要条件
  4. 民事强制执行中参与分配的条件
  5. 公司股权质押期间法院是否能冻结

专利法热门知识

  1. 美国专利的保护期限
  2. 专利价值评估的方法及其适用情况
  3. 外国专利与自主研发技术的侵权问题
  4. 专利权转让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5. 专利侵权举证:确保证据完整、充分的关键步骤
  6. 有效性要注意的问题
  7. 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条件和程序
专利法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