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10-11
在股权收购协议中,收购方与原股东可以约定基准日之前的债务由原股东承担,基准日之后的债务由新股东(收购方)承担。这种约定实质上是目标公司将自己的债务转让给了原股东或新股东,属于债务转让协议。然而,债务转让需要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如果没有债权人的同意,这种约定就是无效的。尽管约定对外无效,但在新老股东以及目标公司之间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收购方通常采取让老股东或第三方提供担保的方式来约束债务转让。
对于可能存在的或有债务问题,实务中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分期支付股权收购款: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先支付一部分款项;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后,再支付一部分款项;剩余部分作为或有债务的担保。
2、约定豁免期和豁免额:例如,约定基准日后两年零六个月内不出现标的在X万元以下的或有债务,则原股东免责。约定豁免额体现了收购方的收购诚意,而豁免期的设置考虑到诉讼时效,并提供过渡期。
3、约定承担或有债务的计算公式和比例:需要指出的是,原股东承担的或有债务一般以其取得的股权收购款为限。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债务问题也需要妥善处理。企业可能因各种原因向员工借款,或以持股名义进行借贷、发行内部债券等,这些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否则容易滑向非法集资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刑事犯罪的发生。
1、注册资本问题:在决定收购公司时,收购方应首先查询目标公司的基本信息,特别是注册资本的情况。要分清实缴资本和注册资本的关系,查明是否存在虚假出资的情况,以及公司是否存在资本抽逃等问题。
2、公司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问题:在决定购买公司时,要关注公司资产的构成结构、股权配置、资产担保、不良资产等情况。要了解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比例,货币出资在总出资中的比例,以及非货币资产是否进行了所有权转移手续。此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公司的不良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的可折旧度、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以及即将报废和不可回收的资产。
同时,公司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要分清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以及可以抵消和不可以抵消的债务。资产和债务的结构与比率决定着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在收购公司时,需要对目标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详细考察,防止目标公司通过多列收益等手段故意抬高公司价值。要特别关注公司是否建立了规范和详细的财务会计制度,以及是否有专门的财会人员进行财务核算。
综上所述,收购公司时需要注意处理债权债务问题,并关注资本、资产和财务会计制度方面的风险。这些注意事项有助于收购方全面了解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价值,降低收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