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还垫付款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08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进行某些活动的时候,需要预先垫付一定的费用,目的是让该活动能顺利进行,而垫付的费用是可以向义务人追偿的,如果义务人不偿还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不还垫付款是否构成不当得利?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不还垫付款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案情介绍
某管理局为建设需要,需对村民董某名下的4.99亩田地进行征用。董某认为政府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因此不同意征用。时任管理局书记的孙某为尽快完成征地工作,代表管理局与董某签订了一份名为“征收协议书”的合同。根据该合同,董某的田地面积被计算为9.27亩,从而增加了他所获得的补偿款金额。董某因此多领取了补偿款118924元。事后,孙某被立案调查,他找到董某要求退回多领取的118924元,但董某一直不予退还。上级领导找到孙某,要求他先垫付董某多领的100000元补偿款。孙某为了履行垫付责任,支付了100000元,但董某一直未归还这笔款项。
律师说法:不还垫付款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对于孙某为董某垫付的100000元补偿款,关于是否构成不当得利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征收协议书”,在该协议撤销前,董某取得的征地补偿款是有合法依据的,因此董某对于孙某垫付的100000元并不构成不当得利。另一种观点认为,“征收协议书”属于无效合同。董某多领取的118924元补偿款属于非法所得,应予以追缴。孙某为董某垫付补偿款,一方受损,一方得利,双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因此,董某应将100000元补偿款返还孙某。
律师说法: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1.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孙某代表管理局与董某签订的“征收协议书”损害了国家利益,且存在恶意串通的行为,因此属于无效合同。2. 董某多领取的118924元没有法律依据,属于非法所得,应予追缴。虽然孙某主观上是为了退还账款、减轻处罚,但客观上确实使董某免于国家对其进行追缴,从而使董某获得了利益。双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董某多得的补偿款没有法律依据。因此,董某构成了《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的不当得利,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孙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