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08
宏观经济政策的阶段性调整与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和政策的滞后性打破了信贷资金运行和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导致信贷资产的流失。
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使得原有的集体农业贷款向农户贷款的转化过程中,由于集体资产向农户资产的低值转移,造成大量的信贷资产流失。
国家价格政策的不平衡直接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损失。近年来,国家调整了部分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格,但部分企业的最终产品价格受市场等因素制约,无法与原材料价格同步上调,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银行信贷资金被大量吞噬。
多年来,银行为企业垫付了大量信贷资金上缴利润和税款。当企业销售货款形成拖欠或呆滞时,也会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流失。
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导致相应企业进行转产或停产,部分资产被控账冲销,造成国家资产和信贷资产的双重损失。
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企业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上转型较慢,不适应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导致企业经营生产陷入困境,接近停产半停产状态,银行贷款被大量占压滞死。
某市通过转制逃废或悬空银行贷款的企业数量众多。这些企业利用转制逃废银行债权主要采取以下五种形式:
部分转制企业实施法人分立,新企业使用原厂的资产,不承担原厂的银行债务。
企业实行承包租赁,承包租赁费中不考虑银行贷款本息,使银行贷款彻底悬空。
规模小、资金少、生产经营活动不正常的企业采取股份合作的经营方式,企业及职工只关心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对债务则采取逃、躲、绕的办法。
企业转制中搞整体出售的企业应全额承担债务,但有些企业却没有承担。
某市有些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实施破产解体,造成国家信贷资金的大量损失。
一些企业即使有还款能力或有抵押资产,也故意抵赖银行贷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后,不讲信用,拒不归还贷款本息。
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也是金融债权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现行信贷资金管理机制存在贷款的评审、审批、放款和收款过程中的责权利相脱节问题,集体审批的贷款制度导致信贷人员在管理和催收贷款上没有积极性。
行政干预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流失。一方面,上级机构下达的指令性贷款导致贷款无法回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逼迫银行发放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
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法院判决和执行环节偏离银行,使金融债权无法得到公正保护。一些企业利用法律和政策的漏洞,脱离银行信贷管理监督,导致大量信贷资金流失。
在经济过热时期,部分银行不顾内部管理制度规定,将信贷资金用于房地产、股票等投机性经营,导致部分信贷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