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2-04
申请诉讼保全的当事人通常以书面形式提交申请书。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因书写困难而无法书面提交申请书,可以口头提出申请。此时,人民法院将记录申请内容并将其附在卷宗中,同时要求申请人签名和盖章。
财产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提取和扣留等。当事人在申请书中必须明确指出希望法院采取的具体措施,不能含糊其词。如果申请书中的要求不明确或不具体,法院有权不予受理。
执行前保全是指在法律文书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之前采取的保全措施。当债权人面临对方转移财产等紧急情况,如果不申请保全可能导致生效的法律文书无法执行或难以执行,债权人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然而,如果债权人在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满后的5日内不申请执行,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措施。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对于到期债权的执行程序有明确规定。该规定并未明确是否包括已经诉讼保全的到期债权,但也没有将其排除在外。
因此,只要是法院对到期债权的执行,都应按照上述规定的程序进行,并给第三人留出15天的异议期。如果第三人对法院的《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提出异议,法院不得进行审查,必须中止对到期债权的执行。
这样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第三人对于到期债权没有诉权,如果法院继续执行可能会损害第三人的利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法院需要立即解除对被执行人的到期债权的查封。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被执行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勾结,从而钻法律的漏洞。
当第三人在执行程序中提出异议时,法院不得进行审理。如果法院立即解除对到期债权的查封,第三人就有可能转移财产。这样一来,法院对到期债权的保全就只是形式上的,无法真正发挥保全作用和便于执行的目的,同时也浪费了司法资源。
然而,申请执行人并不必束手无策。法院可以建议申请执行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3条的规定,代位向法院提起诉讼,对诉讼保全的到期债权进行确权,并对确认的债权进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