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其特征又是怎样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抗辩权法律知识

抗辩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其特征又是怎样的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18

 
138134
在我们国家或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发展都会产生相应的债权债务,只是经济来往的必要因素。但是为了保护双方的利用,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要明白抗辩权的使用时机和使用方法,这样才能挽回损失。那么抗辩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其特征又是怎样的?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抗辩权的法律依据及其特征

抗辩权的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担保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明确规定,抗辩权被定义为:“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在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

抗辩权的特征

抗辩权具有以下特征:

1. 抗辩权的客体是请求权,且该请求权只能是具有财产内容的抗辩权。

根据民法的作用划分,民事权利可分为请求权、抗辩权、支配权和形成权。其中,请求权的客体是被请求人的给付行为,支配权的客体是被支配的对象,如物品、智力成果和人格利益等,形成权的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自身。而抗辩权的客体是他人的请求权,这是由抗辩权的作用所决定的。因此,抗辩权是对抗他人请求权的一项权利,其行使的结果是暂时或永久地阻止他人的请求权实现。同时,抗辩权的客体只能是具有财产内容的请求权,例如物权的请求权和债权的请求权。人身权的请求权则不能成为抗辩权的客体,因为在民法上,对人身权的保护优于对财产权的保护。一旦人身权的请求权产生,任何法律都不得附加条件对其行使给予限制。

2. 抗辩权是一种防御性而非攻击性的权利。

只有当一方当事人行使请求权时,另一方当事人才有可能对此进行抗辩。例如,在同时履行抗辩权方面,《德国民法典》第三百二十六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在对方未履行给付前可以拒绝自己的给付,但如有先行给付义务的一方不受此限制。类似地,《日本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规定,双方当事人的一方可以在相对人履行债务前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但相对人的债务在清偿期外时不受此限。台湾地区民法典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因契约互负债务的一方可以在他方当事人未履行给付前拒绝自己的给付,但如有先行给付义务的一方不受此限。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时,应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从以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可以看出,只有在负有同时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请求履行时,另一方才能行使抗辩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否则,抗辩权无从谈起。再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在台湾地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中,义务人可以在时效期限届满后拒绝给付。我国正在制定的民法典的学者建议稿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在此规定中,“义务人可以拒绝给付”是以“时效期限届满”和权利人请求给付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请求”,那么就没有“拒绝”,即抗辩权无从行使。因此,抗辩权永远是消极的、被动的,其主要作用在于防御,而非攻击。

延伸阅读
  1. 假冒商标罪的判决标准
  2. 一个完整的商标的构成要素
  3. 公司破产程序中的留守人员
  4. 房产公证的定义和范围
  5. 格式合同的定义和称谓

债的担保热门知识

  1. 无钱还债担保公司拖车合法吗
  2. 反担保人的适用情况
  3. 债权尚未到期的情形下,我们是否可以行使代位权
  4. 担保合同应该什么时间生效
  5. 民法典规定是否有担保合同
  6. 民法典:抵押反担保人是否能向债权人请求代偿?
  7. 代位权的发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债的担保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