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08
股票指数期权市场的发展是期权市场和期权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在19世纪后半叶,期权的店头市场交易就开始在美国出现。然而,当时的期权交易投机性较强,市场相对比较混乱。20世纪30年代,新成立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考虑取消期权市场,但最终加强了对其监管。
股票期权市场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在197年4月26日新成立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推出的标准化的、分别基于16种股票的看涨期权合约。尽管第一天的交易量仅有911张合约,但股票期权的交易量迅速扩大,交易所的席位价格也因此大幅上涨。CBOE的成功吸引了其他竞争者加入到期权市场中来,如纽约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等。市场竞争者的增加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整个期权市场的总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另一方面也使CBOE感受到了强大的竞争压力。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凭借其创新意识和能力,长期保持在期权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股票指数期权的发展起源于芝加哥期权交易所。1983年3月11日,该交易所开发了CBOE-100指数期权,后更名为标准普尔S&P100(OEX)指数期权。1983年7月1日,基于S&P500的指数期权开始上市交易。之后,股票指数期权的发展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许多交易所相继推出了股票指数期权,另一方面股票指数期权的品种也不断增多,如美国股票交易所推出了主要行业市场指数期权,纽约证券交易所推出了NYSE综合指数期权等。目前,股票指数期权已扩展到美洲、欧洲、亚洲、澳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中国应尽快将发展股指期权市场列为金融工作重点之一。尽管目前中国的金融改革主要集中在银行业改革、股改和汇率改革上,但股指期权市场的建立与这些改革并无矛盾,相反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政府应该早日将这个工作列入重点,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投入专项资金来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修改相关规则,确保在推进过程中有充分的准备,避免仓促上马带来的混乱。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一些金融衍生产品的失败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如上海的汇率期货、国债期货、海南的利率期货等,这些失败主要是由于时机不成熟、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