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证券纠纷损失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02
证券纠纷损失的认定
票据法相关问题的研究
引言
票据法作为一项长期实施的法律,其相关案件的审理必须谨慎对待。然而,票据法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些规定与票据法原理相违背,甚至有些条款本身就存在矛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票据法进行修改。据最高院透露,他们正在制定票据法的解释,但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条款,如何进行解释仍然是一个难题。他们表示尽量避免解释,因为过多的解释可能会导致错误,并且不能修改本身存在问题的法律。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票据法的问题。
特殊性与损失责任
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在于,违约或侵权行为可能不会直接造成损失,只会导致可得利益的损失。然而,对于股票市场的违约行为,我们应该考虑损失的存在以及与违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北京的一个案件中,某股民在证券公司开立了账户,并填写了卖出单,但发现该公司未经其许可,将交易指定到另一个地方进行。在过去,股民在获得股东卡后可以在任何一个证券公司下单,但后来只能在一个证券公司进行交易(指定交易)。由于交易未能成功,股民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获得股息、配股权以及高价卖出的差价。然而,证券市场具有特殊的标准,其利润并不是均等的,与一般交易有所不同。此外,国外还存在期权交易,因此证券市场的行情是无法预测的,而且绝大多数股民的判断也是不准确的,具有一定的投资性质。一般的买卖违约会导致平均利润、地区差价、批零差价、时间差价等损失,而证券市场则不同,即使是微小的利益也是可得利益。因此,事后判断的最高点不能作为损失的依据。股票属于种类物品,如果没有购买,第二天可以再次购买,券商只需承担两天内的差价,如果价格下降反而没有损失,否则对券商来说是不公平的。或者可以找出平均价格,但这也是事后计算的结果,将起诉视为规避投资风险的手段。法院最终判决,应承担实际购买与原预定购买时间之间的差价,但我认为还需要考虑股民是否真的购买了,是否存在真实的购买意图(卖出也是同样的情况)。如果没有购买,那么他就没有提出请求的意图,因此也就没有获得利益的后果。股票的市值只能作为财产数额的参考。
利益取得与股票变现
在利益取得方面,必须存在买卖的意图表示。股票与变现的利益只能选择其一,不能既保留股票又要求差价,因为如果想要获得差价,就必须出售股票。有一个案例是这样的,甲借了乙的一些股票,到期后无法偿还,但股票一直在上涨。于是甲和乙达成协议,按照当时上涨的市场价格,甲向乙支付现金。然而,甲仍未支付,乙将其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二次上涨的价格。我认为,如果你已经没有股票了,就无法再次获得上涨的利益,除非你再次购买,但是我并不知道你是否有购买的意图表示,而且这与本案无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如果想要变现,就必须出售股票,不能要求获得进一步的上涨利益。
结论
票据法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些规定与票据法原理相违背,甚至有些条款本身就存在矛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票据法进行修改。在审理与票据法相关的案件时,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并且需要对票据法进行根本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