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7-30
根据民法,所有权可以分为单独所有和共有两种形态。单独所有是指一人独自享有所有权,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共同享有同一财产的所有权。根据《民法通则》第78条的规定,共有可以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形式。
按份共有是指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共同共有是指各共有人根据共同关系,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对共有财产的权利。共同共有的具体类型包括夫妻共有、家庭共有、遗产分割前的共有及合伙共有等。
夫妻共有是最常见的共同共有形式。根据《婚姻法》第17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除非夫妻双方选择了分别财产制,否则,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在本案中,甲与乙原为夫妻关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共同购买了A、B两套房屋,并办理了所有权登记,依法取得了A、B两套房屋的所有权。这种共有是基于甲、乙之间的夫妻关系产生的,因此可以确定甲、乙对A、B两套房屋的所有权为共同共有。
在甲、乙双方协议离婚时,双方约定A、B两套房屋分别由甲和乙居住使用,但仍为双方的共同财产,其产权二人各享有一半。由于甲、乙的婚姻关系已解除,原夫妻共同共有的共同关系消灭,甲、乙双方原来存在的共同共有关系也应消灭。然而,由于双方约定上述房屋为二人共有,且各享有一半的产权,根据上述约定,双方由原来的共同共有转化为按份共有,即甲、乙各享有A、B两套房屋一半的产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甲、乙未办理房产变更登记,上述协议本身不能使房屋的产权发生变动。因此,从法律意义上看,A房屋仍为甲、乙双方的共同共有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