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5-02
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是很重要的,这个关系到公司的良好运转,这个问题不是只有公司才会涉及到的,还有的是居民的财富管理需要,那么具体的指导意见关于资产管理的意见是如何的。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一、引言
为了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以下简称资管业务),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将《指导意见》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背景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存在不一致,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指导意见》制定的基本原则包括:严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问题导向和积极稳妥推进。
三、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共29条,按照产品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主要内容包括:1. 确立资管产品的分类标准:根据募集方式和投资性质的不同,将资管产品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以及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四大类。对不同类别的产品,要求适用不同的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以实现“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理念。2. 降低影子银行风险:引导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对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要求遵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限额管理、风险准备金要求、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避免沦为变相的信贷业务。3. 减少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强流动性管理,遵循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管理要求,加强资管产品和投资资产的期限匹配。4. 打破刚性兑付:资管业务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对刚性兑付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5. 控制资管产品的杠杆水平:根据当前的行业监管标准,统一资管产品的杠杆要求,要求投资风险越高,杠杆要求越严。对公募和私募产品的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作出不同规定,明确可以分级的产品类型,统一分级比例(优先级份额/劣后级份额)。6. 抑制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要公平准入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7. 加强监管协调:强化资管业务的宏观审慎管理,对同类资管产品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功能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建立覆盖全部资管产品的综合统计制度。8. 合理设置过渡期:考虑存量资管业务的存续期、市场规模,同时兼顾增量资管业务的合理发行设置过渡期,实施“新老划断”,过渡期自《指导意见》发布实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
四、结论
通过《指导意见》的制定和实施,将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对于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留金融创新的空间。这将有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