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0-19
在本案中,产妇主诉为“停经9月不规则腹痛3小时”,于2000年3月26日1:40AM住进XX县人民医院。入院时,医方诊断为G1P0宫内孕40+4wLOA活胎临产,预产期为2000年3月22日。产妇入院时宫口开3cm,容受厚,胎心为140次/分,胎膜未破。随后,胎心维持在140次/分,宫缩间歇为3分钟,持续30秒,胎膜仍未破裂,宫口开5cm。之后,胎心继续保持在140次/分,宫缩间歇为2分钟,持续40秒,胎膜仍未破裂,宫口开7cm。医方随后给予产妇安定10mg静推。最终,于2000年3月26日9:58AM,产妇自然分娩出一名男婴李*麒。患儿面色红润、呼吸平稳,但无哭声,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和吸吮反射均存在。1分钟Apgar评分为心率1分,呼吸、肌肉张力、刺激反射0分,皮肤颜色1分,总分2分。诊断为新生儿重度窒息。胎盘胎膜娩出完整,未见异常。产妇于2000年3月31日进行B超检查,发现子宫复旧不良。患儿于2000年3月26日10:30AM转入儿科,诊断为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婴儿CT显示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最终,于2000年4月8日9AM出院,出院诊断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出院时情况为治愈。而在2003年5月13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明确诊断为脑性瘫痪、智能落后和继发性癫痫。
根据2004年3月16日常德市医学会的鉴定结论,该案不属于医疗事故。然而,在分析意见中,该鉴定结论存在多处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在第(2)项中,鉴定结论写道“产程观察中无胎儿宫内窘迫的征象”,而在第(3)项中又写道“新生儿脐带绕颈较紧,是出现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主要原因”,第(4)项则写道“脑瘫是因新生儿重度窒息所致”。然而,该鉴定结论却得出不属于医疗事故的结论。患方质疑医方是否按照医疗规范和常规观察产程,是否应该观察到并及时处理产程中的问题。该鉴定结论明显违背客观事实和医学妇儿科学,适用法律错误,严重损害了患者、患儿及其家庭的合法权益。
在患者入院后,家属一再强调孕妇在怀胎七个月时做了检查,但之后未再作任何检查。换言之,孕妇在怀胎七个月后至分娩前的三个月时间内,胎儿情况不明。作为医方,应该对每一个生命保持高度责任心和警惕感,理应进行B超检查,包括三大常规。然而,医方却将未能明确诊断“脐带绕颈一周且较紧”的责任推给患方。难道可以说,因为孕妇自己未作B超检查,医方就可以不作吗?医方声称“入院时孕妇宫口已开大3cm,产程进入加速期,晚上病房不能做急诊B超,门诊做B超路途较远,B超对脐带绕颈诊断没有100%,就算B超报告脐带绕颈也不是手术绝对指针”。然而,患方认为,在孕妇G1P0的情况下,第一产程较长,完全具备进行B超检查的时机。所谓“晚上病房不能做急诊B超”和“门诊做B超路途较远”并不是充分的理由,而且B超对脐带绕颈的诊断并非绝对准确,但仍然应该进行。因此,医方在这一方面存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