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04
在面对医疗纠纷投诉时,医疗机构应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首先,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抚情绪,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并了解他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避免激化矛盾和屈从患者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专家展开调查,全面了解纠纷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以获取第一手材料。通过对纠纷的分析,可以找出真正的原因。同时,需要向医院领导进行汇报,并视情况需要上报卫生主管部门。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并以病历作为证据。依靠卫生行政部门和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协助,可以依法公正地处理纠纷。如果患者情绪激动或行为过激,及时请公安机构介入。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需要尊重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坦诚相待。如果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应进行赔偿;如果没有过错,应进行解释和劝导。
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应尽量避免当事人直接面对纠纷患者。
在谈判过程中,应遵循“小、慎、快”的原则,努力将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61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患者有权要求查阅和复制这些病历资料,医疗机构应当提供。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8条的规定,如果医疗机构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或者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可以直接推定医疗技术过错。这是基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病历资料的保管和提供义务,违反该义务将导致推定过错。如果上述行为不构成医疗技术损害责任,仍可以构成医疗管理损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