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7-04
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通常认为,只要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可以自行解决医患纠纷,因此不必介入其中。然而,这种观点导致了大部分医患纠纷的私下解决,也为医闹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医患纠纷与一般民事纠纷的不同之处在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首先指向患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这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双方都希望延长患者的生命,防止健康受到损害。实际上,医护人员的错误操作是导致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医患关系还涉及财产权,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消失,免费诊疗护理逐渐被有偿服务取代。一旦服务存在瑕疵,患方往往认为物不对价,产生费用争议。有些患方享受完服务后拖欠医疗费用,直接侵犯了医方的财产权。因此,医方有权主张自己的财产权益,产生纠纷也是合理的。
有人认为,患者到医院就诊(挂号)就形成了合同关系,并将其视为一般的买卖合同关系,这是错误的。因为医院的服务价值远低于服务价格,如果按照一般的合同关系对待,将违背市场价值规律。此外,一般的合同关系是基于对目标的完全把握,而医疗过程是复杂的,存在许多未知因素和意外因素,往往严重影响目标的实现,医生也很难把握,例如药物过敏、麻醉意外、并发症等。此外,还经常出现紧急情况,例如危重、抢救病人时,医生是否应该救治,是否形成合同关系?为了避免抢救失败而承担责任,是否可以选择不救治?如果不救治,是否就无法形成合同关系?回答是否定的。因此,即使将医患关系视为一般合同关系,也是不平等的。
医患关系是一种非典型的契约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其性质仍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医患关系表现为技术服务类合同,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技术服务。由于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应将“预见”和“不可抗力”视为相似。然而,在特殊情况下,诊疗护理行为的发生并非基于合同,而是基于紧急避险和无因管理,其性质与合同关系明显不同。
社会大众和司法部门常常认为,患者或家属已经遭受了不幸,发泄不满情绪是正常的,甚至打闹医院也可以理解。这种不问缘由地将患方定性为受害者和弱者。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视为亲人,为病人服务,替病人着想,这不是虚假的言辞,而是预防医患纠纷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因为这样,医患关系才能和谐,您为患者着想,服务无瑕疵,沟通无障碍,患方在情感上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实际上没有任何问题,患方找不到您的麻烦。
一般情况下,医疗过程与医疗后果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当发生医疗纠纷时,患方通常会从医疗过程中寻找问题,这是正常的。然而,有些问题被无限放大。例如,病历记录不完善、书写不规范、有错别字、谈话不到位、告知不及时、签字不及时等等。这些都是医疗过程中的瑕疵,但不一定与医疗后果直接相关。如果不加考虑或不进行因果鉴定,无限放大这些瑕疵,也会严重干扰对医患纠纷的公正处理。
在实践中,容易发生与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相混淆的非诊疗行为,主要包括:
尽管我国的医改取得了重要进展,医疗保险体系已初步建立,但目前医疗保障水平仍然较低,病人自费比例较高。在面对大病、复杂疾病时,往往难以承担巨大的医疗开支,有些人甚至不得不卖房来支付医疗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死亡,家属将面临巨大的打击,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家属可能对死亡不理解,或者希望从医院获得一定的赔偿,这是导致医患纠纷的最重要原因。
尽管当代临床医学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医生并非万能,无法治愈所有疾病。然而,公众对医疗技术的期望过高,认为只要有人死亡就是医疗事故。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够,未能让家属充分了解医学的局限性以及疾病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当病人发生意外死亡时,家属更难以理解,从而引发纠纷。
发生纠纷后,医院为了平息事态,常常选择赔偿。然而,随着闹事的严重程度增加,赔偿金额也越来越高。这种恶性循环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医闹”。以病人家属、亲戚、朋友、同事的名义,组织、策划并怂恿家属采取各种恶劣手段闹事,以获取经济赔偿,而“医闹”则从中分赃。他们组织人员在医院设灵堂、摆花圈、挂挽联、奏哀乐、大喊大叫,甚至强迫医务人员下跪。为了平息事态,医院领导常常与“家属”谈判并赔偿。如果闹事者仍然不能得到满足或不满意,就开始殴打甚至伤害医务人员。这些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本来紧张的医患关系。
严重的医患纠纷发生时,医院方通常会报警,但执法人员到场后往往只是劝解,并没有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直到事态发展成恶性事件,医务人员受到严重伤害才采取行动。执法人员常常认为病人及家属是“弱势群体”,认为他们闹事肯定有原因,要以人性化的方式执法,结果导致事态扩大。如果执法人员早些采取措施,完全可以避免事态发展成恶性事件。
一些医患纠纷确实与医疗缺陷、错误或事故有关,但这只占很小的比例。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人文修养,不擅长与家属沟通,未能让家属充分了解医学的局限性以及疾病发展的不可预测性。或者服务态度不佳,家属不满意,也是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