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案件尸体处理原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原则法律知识

医疗纠纷案件尸体处理原则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1-16

 
135129

法医学尸体解剖的条件和登记事项

法医学尸体解剖的条件

法医学尸体解剖的适用范围限于积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以及医学院校法学院系附设的法医科室。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尸体应进行法医解剖:

  1. 涉及刑事案件,必须经过尸体解剖才能确定死因。
  2. 急死或突然死亡者。
  3. 涉及烈性传染病死亡和与法律问题有关的尸体。

医疗纠纷法医学尸体解剖的登记事项

在进行医疗纠纷法医学尸体解剖时,应登记以下事项:

  1. 尸体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
  2. 尸体来历。
  3. 解剖原因。
  4. 临床诊断。
  5. 解剖时间、地点。
  6. 解剖人员姓名。
  7. 解剖后诊断。
  8. 解剖报告日期。
  9. 备注。

医疗纠纷尸体处理

医疗纠纷尸体解剖后的处理

对于进行了医疗纠纷尸体解剖的尸体,死者家属应在四十八小时内将尸体送往火葬场火化。

如果不进行尸体解剖或家属不同意进行尸体解剖,家属不得将尸体强行留置在医疗部位的门诊室、急诊室、观察院或病房等地。

尸体处理时限

死者家属在接到医疗单位病人死亡通知后,应及时办理手续,将尸体移送火葬场。夏、秋季节尸体在太平间的放置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冬、夏季不得超过七十二小时。

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死者居住地派出所出具死亡证后,由医疗单位将尸体移送火葬场。尸体送至火葬场后的一切费用,由死者家属负担。

传染病患者尸体的处理

对于传染病患者的尸体,医疗部门在做特殊处理后,必须及时进行火化。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问题一:法律规定不明确

国务院1987年6月29日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属于行政法规,对刑事责任缺乏明确标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缺乏法律效力,严重的医疗差错没有明确规定,使死者家属对鉴定结论的公正性产生怀疑。此外,经济补偿不尽合理,医学与法律的结合不够紧密,处理时容易造成混乱。

问题二:程序不清,手续不全

在处理棘手的医疗纠纷时,医院和处理人员往往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目前,尽管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都有专人处理医疗纠纷,并进行过多次培训,但由于经办人员频繁更换,对尸检工作程序不清,个别单位甚至不了解尸检工作所需手续,导致不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以及擅自进行检尸的事件发生。

问题三:资金不足

各医院病理科场地狭小,设备陈旧,条件较差,难以适应尸检工作的正常开展。然而,医院无力在短期内投入大量经费,更新设备,改善工作条件,导致病理科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影响,间接影响了尸检工作的开展。

延伸阅读
  1.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多长时间啊
  2. 医疗侵权纠纷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3.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
  4. 医疗纠纷多久能处理清楚记录
  5. 医疗纠纷赔偿协议书范本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
  2.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
  3. 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撰写要求
  4.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
  5.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6.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一年还是三年
  7. 医疗纠纷怎么调解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的处理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解决途径
  2.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3.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4.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5.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6.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7. 医疗事故等级确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岗位聘用合同范本
  2. 医疗器械销售合同范本
  3. 医疗纠纷答辩状范本
  4. 劳动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