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5-16
回购交易的标的物一般是国债。根据西方金融学教科书的理解,国债在回购交易中被视为一种抵押品,回购交易实际上是以国债为抵押品进行的贷款融资。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回购交易是一种债券交易方式。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允许建立和发展国债回购交易市场时,由于将其视为一种债券交易方式,国债回购交易的价格可以随市场波动,根据供求情况上下浮动,从而规避了当时银行的利率管制政策,吸引了大量资金,对推动日本利率自由化和市场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回购交易不仅是大多数非金融公司管理资金头寸、获得短期证券市场稳定收益或者获取短期融资的有效渠道,也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和融资的主要工具之一。因此,回购交易市场交易活跃,交易规模不断增加,美国市场上每天的交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
回购协议现已逐渐被持续合约所替代,即销售债券一方可以持续使用该笔资金,直到交易双方中任何一方提出终止协议为止。这种借贷方式具有以下四个优点:
由于不需要缴存准备金,回购协议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回购协议可以充分利用手中已经持有的高质量债券,而无需完全卖掉这些债券。
由于回购协议使用高质量债券作为抵押,借款利率通常较低。
回购协议的期限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确定,从隔夜到几个月不等。
国债回购是当前券商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目前包括交易所回购市场(主要指上交所回购市场)和银行间回购市场两个相互独立市场。部分经批准的综合性券商可以进入银行间回购交易市场。银行间回购市场采用场外交易形式,回购期限非常灵活,市场容量较大,回购价格相对稳定。券商可以通过深沪证券交易所进行为期3天、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的短期融资。然而,商业银行不得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国债回购,导致证券交易所国债回购市场的资金供应受到限制,因此国债回购利率波动较大。交易所回购市场的特点是流动性高,但由于银行被排除在交易所市场之外,市场容量有限。
根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信用拆借。拆借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为7天,拆借到期后不能展期。拆借资金余额上限为证券公司实收资本的80%。短期信用拆借的优点是利率稳定低廉(平均年利率不超过2.8%),手续简单且无需抵押,是一种非常灵活方便的融资方式。然而,拆借期限较短,不能展期,同时拆借金额有限。
2000年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综合类证券公司以自营绩优股票为质押向商业银行申请最长6个月的贷款。《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对借款人和贷款人的资格、可供质押的股票的种类以及股票质押贷款的风险防范都做了详尽规定,规定的质押比率最高为60%。如果证券公司将通过质押贷款买入的股票再次向银行质押,理论上贷款额可以达到原有自营规模的1.5倍。股票质押贷款的优点是贷款期限较长,券商可以根据自营股票规模自主选择贷款数量和期限,便于自主安排资金使用。然而,券商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的程序复杂且周期较长,对质押物的规定非常严格,特别是涉及到股票质押风险和股票交易的保密性等多个因素,银行需要加强对质押物的管理以控制风险。由于直接抵押贷款实际上相当于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管理层对这一融资方式实行严格管理。有资格的券商寥寥无几。
上市可以为券商带来充足的持续性股权资金,满足其业务拓展对资金的需求,对充实资本金、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风险等非常有利。同时,在增资扩股过程中,券商还可以吸引有实力的大公司和机构参股,通过券商之间以及券商与上市公司之间相互持股,优化股权结构、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利用市场机制规范券商行为。增资扩股是目前券商获得中长期资金的唯一途径,综合类证券公司大部分都采用过这一方式。《证监会有关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将增资扩股的决定权放开,由券商自主决定。在券商没有上市的情况下,增资扩股只能采取定向募集的方式,但增资扩股后的股权结构会对券商的经营和公司文化建设带来相当的压力和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