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如何计算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0-18

 
133365

行政行为的特征及生效要件

一、行政行为的特征

1. 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必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能进行任何行政行为。

2. 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于立法技术的局限性以及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和应变性所决定的。

3. 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需要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使在行政合同行为中,行政主体也具有与民事合同不同的单方意志性。

4. 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行政行为的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紧密相关的,没有强制性就无法实现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

5. 行政行为以无偿为原则,有偿为例外。行政主体追求的是国际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公共利益的集合、维护和分配应当是无偿的。只有在特定情况下,行政相对人承担了特别公共负担或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时,才需要有偿。

二、生效要件

1. 主体合法

主体合法要求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同时,行政主体的行为必须在其权限范围内,超出权限范围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2. 内容合法

内容合法要求:

A. 行为必须有确凿的证据和充分的事实根据。

B. 行为必须有明确的依据,正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C. 行为必须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3. 程序合法

程序是实施行政行为所经过的步骤、时限和方式等。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没有程序的行政行为是不合法的。程序合法要求:

A. 行政行为必须符合行政程序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B. 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

4. 职权合法

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必须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并且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实施。行政机关的职权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不能自行授权,更不能越权行事。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也不能滥用职权。

5. 形式合法

行政行为的意思表示必须通过某种载体才能为相对人所知晓,这种载体就是行政行为的形式。法律要求行政行为必须具备特定的书面形式或特定意义的符号,以严格执行法律和保护相对人的利益。如果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定形式,就是违法的。

延伸阅读
  1. 法院判决不当得利之债,请问应该是几年
  2. 给付不当得利与非给付不当得利有什么区别
  3. 民法典中不当得利失效是什么时候
  4. 不当得利的起诉时效多久
  5.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应该如何计算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
  3. 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条件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