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是如何的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9-13
行政诉讼时效法律规定
一、提起诉讼的时效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和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超过这个时间限制将无法提起诉讼。对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超过这个时间限制也将无法提起诉讼。特别地,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二、诉讼程序
1.一审
(1)起诉行政诉讼采取了“不告不来”的原则,即当事人不主动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2)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在7日内对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立案受理。对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将被裁定不予受理。(3)审理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主要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调解在行政案件中不适用。(4)裁判裁定是指法院在案件审理、判决执行过程中就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判决是指法院就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
2.二审
二审是指上级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审理。我国行政案件的审理采取了两审终审制度。
三、执行
执行是指在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的裁判,人民法院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实施强制执行,或由行政机关依照职权采取强制措施,以执行人民法院裁判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