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01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通常为自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然而,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起诉期限,具体规定如下: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除非法律或法规另有规定。如果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根据《最高法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如果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起诉期限应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如果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适用前款规定。
根据《最高法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起诉期限应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于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起诉期限超过20年的不予受理;对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起诉期限超过5年的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的活动。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并称为三大诉讼,是国家诉讼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
行政诉讼具有以下特征:
(1) 行政诉讼所要审理的是行政案件,与其他诉讼的区别在于解决的是行政争议。
(2)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方式进行的一种司法活动。
(3) 行政诉讼是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以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4) 行政诉讼解决的是特定范围内的行政争议。
(5) 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具有恒定性,原告为行政管理中的相对方,被告为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