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1-13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侵犯原告合法权益的行为,而不是其他行为。
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虽然这种“认为”是一种主观上的认为,并不一定必须是客观上构成了侵犯,但原告所主张的权利与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原告主观“认为”的客观前提。
行政诉讼的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的组织。非行政主体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被告参加行政诉讼不一定是因为其做出了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是因为起诉人认为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而提出指控。
行政诉讼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可以包括撤销之诉、限期履行之诉、变更之诉、确认之诉。
行政诉讼的受范围必须属于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权作用的领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1.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3.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4. 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5. 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6.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诉讼。
7. 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8. 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