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二审庭审程序是怎样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案二审庭审程序是怎样的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8-20

 
132793

一、上诉的提起、受理和撤回

(1)上诉的提起

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满意,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一审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都有权提起上诉。

上诉应以书面形式提出。上诉可以直接向一审法院的上级法院提起,也可以通过一审法院提起。

(2)上诉的受理

二审法院在收到上诉状后,应当审查上诉是否符合法定的上诉期限和诉讼主体的资格,并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被上诉人。被上诉人应在收到上诉状副本后10日内提出答辩状。

(3)上诉的撤回

在二审法院作出二审裁判之前,上诉人可以向二审法院申请撤回上诉。撤回上诉应提交撤诉状。二审法院应当决定是否准许撤回上诉。

准许撤回上诉的情形包括:上诉人撤回上诉不违反法律,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并符合撤诉条件。

不准许撤回上诉的情形包括:发现行政机关对上诉人有胁迫的情况或者行政机关为了息事宁人,对上诉人做了违法让步;第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而上诉人因此申请撤回上诉;双方当事人都提出上诉,而只有一方当事人提出撤回上诉;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判确有错误,应予以纠正或发回重审。

二、二审的审理

二审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首先应当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应全面审查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所确定的事实是否清楚,法律是否适用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不受上诉人在上诉状中对范围和内容的限制。

行政诉讼的二审审理方式有两种:

(1)书面审理

适用于一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二审法院通过审查一审法院报送的案卷材料、上诉状、答辩状、证据材料等,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不传唤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调查核实,只通过书面审理后即可作出裁判。

(2)开庭审理

适用于当事人对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有争议,或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等情况。

三、二审的裁判

经过审理,二审法院根据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裁判。

(1)裁定撤消一审判决,或裁定发回重审

适用于原判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或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的情况;一审判决遗漏了当事人或部分诉讼请求的情况;对上诉人不服一审不予受理的裁定,二审认为应当受理的情况;对一审法院驳回起诉而二审法院认为有错误的情况。

对于发回重审的行政案件,原审法院应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依法改判

经审理,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法规有错误的情况,应依法改判。

(3)维持原判

经审理,二审法院认为一审认定案件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应驳回上诉人的上诉,维持原判。

在庭审前,书记员应核对当事人情况,并宣读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承办法官及书记员告知书,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对简易程序审理是否有异议,并由书记员记录在案。

在庭审中,如果被诉行政行为的内容已经明确,被告可以不宣读具体行政行为。

对于已经送达给各方当事人的原告起诉状、被告答辩状和第三人参加诉讼意见,在庭审调查阶段,当事人只需明确起诉、答辩和参加诉讼的要点,明确诉讼请求是否有变化即可。

在庭审质证过程中,当事人只需说明证据的内容和要证明的目的,随后由对方对该证据进行质证。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可以一并出示。

庭审中,对双方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和庭审环节可以简化,合议庭应归纳争议焦点,对无争议的问题进行说明,对可以当庭认证的证据可以进行当庭认证。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可以不设立法庭辩论阶段。

在最后陈述意见阶段,各方当事人可以表明对案件和原告诉讼请求的最终态度和意见,无需重复陈述已在庭审中提及的内容。

延伸阅读
  1. 一审终审与两审终审的差异
  2. 二审期间的诉讼中止程序
  3. 刑事诉讼检察院提起抗诉的程序和类型
  4. 检察院如何提出抗诉来纠正生效判决的错误?
  5. 现在二审起诉程序有哪些?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条件
  3. 行政处罚适用的对象是谁?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