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7-03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案卷中的证据材料与案件中待证事实之间具有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可能性。关联性是证据的重要属性之一,只有具备关联性的证据才能在法庭上进一步审查其合法性、真实性及证明效力。法庭在整个证据审查过程中都要对证据的关联性进行审查。一旦发现证据缺乏关联性,法庭可以随时终止对该证据其他属性的审查。对于间接证据的关联性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原告提供被告对相同情况的其他行政相对人作出明显不同处理决定的证据,用以证明具体行政行为滥用职权或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法庭应认定该间接证据具有关联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五条,证据的合法性主要包括形式上和取得方式上的符合法律规定。形式上的要求是指证据的形式符合法律规定,取得方式上的要求是指证据的取得符合法律规定。《证据规定》第五十七条规定了不具备合法性、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材料,其中包括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在中国境外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材料、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在适用这些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是指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不与之相抵触的规章规定的程序,而不是一般性违反法定程序;(二)取证主体包括原告和第三人在内的全体诉讼参加人,而不仅指被告;(三)被告必须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其在行政程序中履行了要求原告提供证据的职责;(四)法院一般不予采纳意味着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以采纳,赋予了法院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在证据的关联性和合法性审查通过后,法庭应进一步审查证据的真实性。《证据规定》第五十六条规定了一般情况下审查证据真实性的五个方面内容,第五十三条确立了“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为了使行政诉讼案件中的“法律真实”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真实”,《证据规定》中设立了一系列的证明规则:排除规则、最佳证据规则、自认规则、推定规则和补强证据规则。
排除规则是指根据法官的经验判断出某些证据不真实,应将其排除在定案证据之外。《证据规定》第五十七条第(六)项至第(九)项规定了不具备真实性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最佳证据规则是选择最佳形式和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自认规则是指当事人提出、审查、采信自认行为所应遵循的准则。适用《证据规定》第六十五条规定时,法庭可以不采信当事人的自认,而参照其他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证据规定》第六十六条的规定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化解矛盾,平息纠纷。
推定规则是根据法律规定、事实或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够推断出另一个事实存在的一种证明规则。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证据本身的效力不足以单独作为定案根据,需要在其他证据的印证下才能作为定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