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0-14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判例具有全国范围内的拘束力,因此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审核程序,以防止判例与现行法规定不符或存在错误。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成立专门的判例汇编机构,负责收集和整理判例。同时,下级法院可以向上级法院报告审判中的典型案例,形成全面的案例报告制度。基层法院将典型案例上报给中级法院,中级法院将审理的典型案件和基层法院上报的案件上报给高级法院,最终由高级法院将这些案件和自己审理的案件上报给最高人民法院。这样,所有的典型案件都经过高级人民法院的筛选和选择,才能上报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官素质较高,能够将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案件收集上来,并上报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和选择,以整理出比较典型的案例。
一些观点认为,编纂整理后的案例必须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表决通过。考虑到判例制度的建立,每年都会颁布许多判例,如果所有这些判例都由审判委员会审核和讨论,将给审判委员会增加过重的工作负担。因此,可以在最高人民法院内部成立专门的审核判例委员会,或将判例编纂机构和审核机构合并为判例挑选和审核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具有业务能力的法官参与,必要时也可以邀请权威法学家和资深律师加入。通过该委员会的认真挑选和审核,可以确保判例的质量。
判例只有公布才能生效,我国的判例应在最高人民法院创办或认可的刊物上公布。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是我国判例公布的主要刊物。随着判例经验的增加,可以考虑创办《行政诉讼判例汇编》,专门刊登最高人民法院认可的行政诉讼判例,并向社会公开发行。不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还是《行政诉讼判例汇编》,判例的发布必须形式统一,编号正规。这些判例既是具体生动的普法刊物,又是司法实践的具体依据。
判例一经颁布就具有法律效力,但并不是永远具有拘束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判例的适用效力可能发生变化。对于与现实情况冲突或与新法律相抵触的判例,不应保留其部分或全部法律约束力,这就涉及判例的变更或撤消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情况主动变更或废除判例。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应注意判例的相对稳定性,变更或废除判例的程序应规范化。首先,由专门工作机构提出意见,经审判委员会讨论作出变更或废除的决定,并附加变更或废除的主要理由。最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或《行政诉讼判例汇编》上正式公布。
最高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判例的内容是否违反国家宪法和法律进行法律监督。对于认为不合适的判例,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认真对待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意见,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后作出采纳或不采纳的意见书。对于不被采纳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认为必要时,可以申请复核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复核,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维持、变更或撤消的决定。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适用判例的过程进行法律监督,对于适用判例不当的判决,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对判例的合宪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监督,对于与宪法、法律及立法精神相违背的判例,有权通过一定的形式宣布其部分或全部失效,以保证法律的统一和法制的权威。
判例公布后,应允许社会各界特别是法律界人士对判例进行评论,以实现对法院工作的社会监督。然而,在判例制度创建初期,为确保判例的权威性,评论意见不宜附随在判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