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19
公证是一种法律行为,其目的是证明债权文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书具有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效力,即使债务人没有偿还能力也不会影响公证书的效力。公证书与法院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并且一旦进入执行程序,应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强制执行。此外,公证书还具有作为证据的效力,可以直接供法院采证。
与其他经过公证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相比,公证具有以下特点:
1. 公证机关可以通过各种公证活动,指导公民、法人依法设立、变更法律行为。
2. 公证可以避免民事经济纠纷的发生,起到预防和化解纠纷的作用。
根据2000年9月颁布的《最高院、司法部关于公证债权文书执行问题的联合通知》,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范围包括:
1. 借款合同、借用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
2. 赊欠货物的债权文书。
3. 各种借据、欠单。
4. 还款(物)协议。
5. 以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学费、赔(补)偿金为内容的协议。
6. 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条件的其他债权文书。
根据实践经验,还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主要包括:
1. 各种借据、欠条、欠单。
2. 各种还款(物)协议。
3. 借款借用合同,借款(用)方未按期归还。
4. 租赁合同,承租人未交租金或到期不归还租赁物。
5. 经过公证的合同,追偿违约金、赔偿金或应双倍返还定金的。
6. 有价证券的所有人,请求偿付应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或价金。
7. 经济合同中,一方履行义务后,另一方未按合同给付租用的物品或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