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2-01
公证是指通过法定程序对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进行证明的行为。公证产生的效力主要包括法定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被人民法院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意味着公证产生的证据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可以直接采证,除非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
某些债权文书经过公证证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债权人若持有公证书而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无需再经过诉讼程序。
在某些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中规定,特定的法律行为必须采用公证形式进行设立、变更或终止。此时,公证成为该法律行为的必备要件。另外,根据国际惯例或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某些法律行为设立、变更或终止也必须办理公证,公证成为其成立的要件。
总之,公证产生的效力主要体现在证据上。一方面,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文书和事实可以作为法律上的证据,国家承认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对于法律规定必须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公证证明成为其生效的必要条件。此外,对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无需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