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1-24
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回避制度被引入。1991年,国家人事部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回避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回避的范围、对象、原则及方法。然而,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这项制度并不理想。其中一个原因是制度本身不够健全。除了《暂行规定》之外,还需要建立回避对象登记制度、审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和随时调整制度,以便将回避工作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回避制度不是孤立的人事管理活动,而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许多环节相互关联。为了做好回避工作,必须处理好与考试录用、职务晋升、交流、惩戒等方面的关系。考试录用是国家公务员“进口”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录用程序,才能为回避创造良好的条件。回避也是在实现公务员交流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亲属聚集和需地区回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认真分析。在调整安置时,需要既坚决又稳妥地执行回避规定。在强调坚决回避的同时,要遵循三个原则:有利于国家行政机关高效原则、有利于国家公务员本人的成长、有利于工作连续性和社会安定。在具体工作中,应结合疏通思想和区别对待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合理调配人员,保证调整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注意解决限制环节上的顾此失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