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有什么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保证 > 保证效力法律知识

保证期间有什么规定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09-13

 
13101
保证的期间是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即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的有效期间。它事关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能否行使或履行,也是确定保证债务与诉讼时效关系的依据,因而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应明确约定。那么保证期间有什么规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相关知识。

保证期间的规定

一、有约定、无约定和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

根据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保证期间可以分为有约定、无约定和约定不明三种情况。

1、当事人对保证期间有约定的情况下,按照约定的内容执行。

2、如果保证合同约定的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则视为未约定保证期间。根据《担保法》第25条的规定,如果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那么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六个月。

3、如果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或类似内容,则视为约定不明。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2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止或类似内容,那么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两年。

二、连带责任保证的法定保证期间

根据《担保法》第26条的规定,如果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那么债权人有权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三、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条的规定,如果最高额保证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保证期间,那么保证期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如果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那么保证期间从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计算六个月。

四、约定保证期间的变动

对于约定保证期间的变动,必须经过保证人的书面同意。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0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对主合同的履行期限进行了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将按照原合同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期间执行。

五、保证期间为不变期间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1条的规定,保证期间不会因为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

延伸阅读
  1. 民法典关于担保期限的规定是什么?
  2. 连带担保人不担责的5种情况是什么呢
  3. 担保人责任的免除情形包括什么
  4. 民法典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是否合法
  5. 民法典的担保期限怎么规定

保证热门知识

  1. 保证人的定义和责任
  2. 按份保证
  3. 保证合同生效的要件及债权债务责任承担关系
  4. 保证担保的法律特征
  5. 保证人的保证期间是多久
  6.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责任有哪些
  7. 民法典履行保证责任后是否取得优先受偿权
保证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连带保证合同范本
  2. 保证协议书范本
  3. 投标委托保证合同范本
  4. 委托保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