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12-29
制定供应商绩效考核策略时,首先需要划分考核层次,包括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月度考核主要关注核心供应商和重要供应商的质量和交货期等要素。季度考核则针对大部分供应商,考核要素包括质量、交货期和成本。年度考核则涵盖所有供应商,考核要素包括质量、交货期、成本、服务和技术合作等。
根据考核策略和考核层次,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并建立评估细分准则。这包括根据供应商供应的产品分类,为不同类别的供应商建立不同的评估指标和权重。例如,对于电子制造企业来说,对于IC类供应商和结构件供应商,评估指标会有所不同。
采用平衡记分卡工具,对供应商的每个指标进行具体考核后,将供应商的绩效表现划分为不同等级。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每个供应商在单次考核期的绩效状况、在同类供应商中的水平以及绩效的稳定性和改善情况。
根据供应商的绩效表现,重新分类供应商,并调整采购战略。可以利用二维分析图,以供应商绩效和考核期所采购金额为轴,对供应商进行定位。根据供应商所处的象限,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如对于绩效表现良好的供应商可以暂时不用过多关注,而对于绩效不佳但采购金额较大的供应商,则需要考虑是否寻找替代供应商或要求其改善。
对于希望继续合作但绩效不佳的供应商,要设定明确的改善目标,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供应商。供应商应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将精力集中在需要改善的主要方面。通过明确的改善目标,与供应商的努力保持一致,以达到期望的绩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