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过程中几个人指证算证据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治安管理处罚法 > 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执法过程中几个人指证算证据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14

 
130949

执法过程中的证人证言

口头形式的证人证言

口头形式的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在法庭上对其所了解的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这是证人作证的基本形式,通常在审判实践中被广泛采用。证人通常会亲自出庭接受口头询问,这样可以方便当庭质证和确认。根据《证据规定》,当事人如果要求证人出庭作证,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的十天内提出,并经法院许可。当事人在申请时必须提供证人的姓名和住址,以便法院传唤。即使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法院也有权利根据职权主动传唤证人,以便查明案情。

书面形式的证人证言

书面形式的证人证言是以文字形式向法院陈述已知的案件事实。虽然口头询问是证人作证的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证人确有困难无法出庭作证。这些特殊情况包括年迈体弱或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人、特殊岗位无法离开的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人、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无法出庭的人,以及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在经过法院许可后,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书面证言应当在庭审中宣读,并听取当事人的意见。需要注意的是,书面证言不应被视为“书证”,而是“证人证言”的一种表现形式。

证人证言的特征

证人证言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 证人证言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提供的证明。这意味着证人必须了解案情,只有了解案情的人才能作证。了解案情的人不一定都是亲眼所见,例如盲人可以根据听到的事实作证。作证的人也不一定必须使用言语表达,聋哑人可以根据自己亲眼所见用手语表达作证。
  2. 证人证言只包括能够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例如,精神病人或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所作的证人证言是无效的。
  3. 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证人作为自然人,对案件事实的感知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证人证言可能真实也可能虚假。审判人员应尽可能结合其他证据对证人证言进行印证,只有经过印证后无误的证人证言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延伸阅读
  1. 自诉案件起诉的条件
  2. 个人与公司债务是否构成失信行为
  3.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地点
  4. 刑事自诉案件管辖的确定
  5.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程序:条件、期间和处理

治安管理处罚法热门知识

  1. 治安拘留算刑事案件吗
  2. 打架构成轻伤害的量刑
  3. 如何处理恋爱同居暴力
  4. 被打了一巴掌报警后如何处理
  5. 殴打他人致伤:法律如何裁定刑罚?
  6. 党员拘留要开除党籍吗
  7. 公安治安处罚如何消除记录
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